鹿場搭建,應選擇地勢高燥,背風向陽,排水良好,有5度坡的沙質少石、水源方便的地方。山區要選在不受山水威脅,避風,排水良好的地方。鹿活動量較大,鹿舍占地面積每頭2平方米~3平方米,運動場8平方米~10平方米。用石板或平滑木板或水泥板鋪地,保持圈舍衛生,每天打掃舍內的糞便、飼料殘留物。冬季為了保暖,棚舍內的糞便可適當保留,并且做到圈舍經常消毒。
鹿喜歡棲息于寂靜而又隱蔽的場所。鹿場的地形應當是地勢比較平坦,稍有向南或東南傾斜的小坡度,這樣便于排水和保持場地干燥。要避開喧鬧、污染的環境,在避風、向陽、有利于排水、土質堅實、透水性好、無污染的沙質壤土上建造好。
在鹿場周圍設置欄桿,高2.5米~3米,以防鹿善跳而逃跑。此外,應按其不同的品種、性別、年齡及健康狀況分別進行合理的組群和布局,絕對不允許不分大小、公母、各品種在一起混養。在生產場可分為雄鹿群(每群25只)、雌鹿群(每群25只)、育成鹿群(23只)、幼鹿群(35只)。同時對老、弱、病、殘鹿要實行單獨飼養,以促其盡快恢復身體健康。應將公鹿安排在鹿場的上風頭圈,以防配種期公鹿嗅到母鹿發情氣味加劇其爭偶所造成的傷亡事故。 鹿場搭建 選擇地勢高燥,背風向陽,排水良好,水源方便的地方搭建鹿場。鹿活動量較大,鹿舍占地面積每頭2~3平方米,運動場8~10平方米。用石板或平滑木板或水泥板鋪地,使糞便等易清掃。在鹿場周圍設置欄桿,高2.5~3米,以防鹿善跳而逃逸。
喂飲設備:
(1)供水設備 水源、潛水泵、水箱、水管、飲水槽等。
(2)飲水槽 為了在冬季能讓鹿飲上溫水,可把鐵板焊制的長方形槽或大鐵鍋固定在鍋臺上,以便加溫。水槽或水鍋好設在前壁墻下方,或置于運動場中間的飼槽下端,也有伸出走廊少部分的,這樣可在走廊直接上水和加溫,省時省工又安全。水槽長2米(穿過墻,兩個圈用)、寬0.6米、深0.35米。鍋灶要堅實,煙囪高1.2-1.5米。有條件的好實行飲水自流化,可以在水槽上方或水鍋臺與水鍋邊之間安裝自來水管和自動開關。
(3)喂料槽 一般常用較寬深的水泥槽、木頭槽等,以水泥槽堅固。喂料槽好安放在前墻鐵筋柵欄的下方,或縱向固定于運動場中間,也有放在棚舍內的。采用木制料槽時,須安裝牢固。一般料槽規格:長4-5米,上口寬0.6-0.8米,底為圓弧形,深0.25-0.30米,料槽底距離地面高度為0.3-0.4米。可喂成年鹿10-15只,幼鹿20-30只。一般每個圈舍內至少應設置這樣的料槽兩個。料槽表面要求光滑無棱角。 保定設備 鹿的保定設備包括鋸茸保定設備,如吊圈;母鹿難產時用于助產的保定設備,如助產箱;鹿的疾病治療和人工授精保定設備。
飼料加工室和調料室 飼料加工室應設在精飼料庫附近和調料室之間。室內為水泥地面,設有豆餅粉碎機、小地中衡等飼料加工設備。調料室要做到保溫、通風、防鼠、防蠅。室內為水泥地面,有自來水供應,其主要設備有:泡料槽、料池、鹽池、骨粉池、鍋灶、豆漿機等。
青貯窖和飼草存放場 青貯窖是用來貯存青綠多汁飼料(如全株玉米秸或嫩枝葉等)的基礎設備。青貯窖有長形、圓形、方形;半地下式、地下式、塔式等多種。以長形半地下式的永久窖較為常見。窖內壁用石頭砌成,水泥抹面,其大小主要根據鹿群規模而定。容量則取決于青貯飼料的種類和壓實程度。例如,鍘全株玉米秸、用鏈軌拖拉機壓得很實的,1 立方米為600 千克。飼草存放場,主要為秋、冬、春三季(約盡個月)用的粗飼料存放場地。存放的各種粗飼料要堆成垛,垛周圍用土墻或以簡易木柵圍起,用磚圍墻更好。嚴防火災和牲畜糟塌污染。樹葉可以打包成垛存放,玉米秸不干又逢連陰雨時,不要堆成垛,碼成堆即可。